細述:
2017年09月01日起,深圳將非深號牌載客汽車(簡稱外地車)限行區域擴大至全市(簡稱限外令)早晚高峰時間(7:00-9:00,17:30-19:30)。
按規定,外地車“免費”沖禁兩次,再沖罰三百扣3分,每天只處罰一次。
記者梳理發現,深圳最早限外令是在2014年底,當時與限牌令一同推出。至今是第三個限外令版本。官方解釋原因,一是治大氣污染、治道路擁堵,二是推廣新能源汽車。有專家曾質疑沒有介紹法律法規依據。
新一輪限外令自然有抑制外地車高峰期使用需求和本地人購買外地車的需求,但確實會給更多跨區域職住分離的市民帶來不便,目前的公共交通及出租車、網約車系統的不足將會再度凸顯,這也為深圳人出行提高了成本,帶來更大經濟壓力。
而且,外向型城市深圳城市的外聯性強,經濟社會各方面都離不開外地人、外地車,限外令出臺給外來車輛帶來一定出行壓力。
而限外令、限牌令雙管齊下以來,助推了本地粵B牌的稀缺性。本年7月低,深圳71萬人搶3000個粵B車牌,中簽率進一步下降到0.41%。
雖有質疑聲,但從全國來看,目前國內限外城市已有數十個,主要為一、二、三線主要城市,未來限外令的方向如何?會不會隨著擁堵加強而升級?還有待觀察。
深圳“限外令”3.0版本細則
[限行區域]由目前的“原特區內+部分原特區外地區”,擴展至深圳全市范圍(高速公路及進出口岸、機場的部分道路除外)。
[限行時間]2017年8月21日至8月31日為執法緩沖期,9月1日起正式執法,工作日早晚高峰7:00-9:00,17:30-19:30限行。其余時間段和法定節假日沒有任何限制。
[限行車型]非本市核發機動車號牌載客汽車。
例外:一是執行任務的軍車、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持道路運輸證件的客運車輛(不含租賃小汽車);香港號牌(含香港內地牌和內地香港牌)、使領館號牌車輛不受外地車限行措施限制。二是對非本市核發機動車號牌載客汽車因全國、全省性大型會議、展會等活動需要在禁行時間、禁行道路通行的,應當提前到市交警部門辦理機動車輛臨時通行證,經批準方可按規定通行。
[限行處罰]對于違反限行規定通行的車輛將按照沖禁令予以300元的處罰,并記3分。
支招:
外地車如何避免“限外令”被罰?
1、只限制工作日早晚高峰,其余時間段和法定節假日沒有任何限制。綜合全年來看,限行時間僅占到總時間的13.8%。
2、只限制通勤需求,不限制營運客車通行需求。一是防止車主利用購買外地車來繞開“限購”。二是持道路運輸證件的異地客運車輛(不含租賃小汽車)不限。
3、一日一次、三次起罰,去之前可以申請“豁免”。一是一臺外地車在一個工作日限行時段內無論行駛在幾條限行道路被記錄的,只認定為一次行駛記錄;并且第一次、第二次違反限行規定的不予處罰,自第三次起依法處罰,簡稱“一日一次、三次起罰”。二是登錄深圳市交警局網站“非深號牌載客汽車進入深圳自助申報”入口,提前申報,可以“豁免”每月1次在限行時段、路段行駛。
4、關注僥幸標識標牌和其他渠道。關注微博、微信公眾號、支付寶深圳交警多渠道宣傳;二是通過騰訊、百度、高德等導航、地圖軟件,限行時段目的地設定為深圳市域的用戶,將彈出外地車限制通行提醒;請市民朋友注意標志標線的變化。
提醒:
早晚限行期,外地車要去口岸和機場咋辦?
限行令啟動后,工作日7時至9時,17時30分至19時30分,需要進出口岸及機場的非深圳號牌載客汽車,可以在以下道路通行:
1、深圳市內高速公路:S3廣深沿江高速、G4廣深高速、G15機荷高速、S33南光高速、S31龍大高速、G94梅觀高速、S29清平高速、G4E鹽排高速、S28水官高速、G4E博深高速、S30惠深沿海高速、G15深汕高速、G25長深高速。
2、深圳灣口岸:S3廣深沿江高速、東濱隧道、東濱路、沙河西路。
3、皇崗口岸:G4廣深高速、皇崗路(皇崗口岸段)、百合路、同慶路、福田南路(皇崗口岸段)。
4、福田口岸:G4廣深高速、桂花路、國花路、裕亨路。
5、羅湖口岸:S29清平高速、玉平大道、泥崗路(紅嶺立交至洪湖立交段)、洪湖西路、人民公園路、和平路、沿河南路輔道東行方向(人民南路至文錦南路段)。
6、文錦渡口岸:S29清平高速、玉平大道、泥崗路(紅嶺立交至洪湖立交段)、文錦北路、文錦中路、文錦南路。
7、沙頭角口岸:S30惠深沿海高速、G4E鹽排高速、深鹽路、沙鹽路、沙深路。
8、深圳機場:G4廣深高速、G15機荷高速、機場南路、領航高架、空港八道。
除了以上這些道路,深圳其它道路全部都在早晚高峰期外地車限行。
這些車輛不受限外政策影響
下列非深圳號牌載客汽車不受上述限行措施限制:
1、執行任務的軍車、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
2、持道路運輸證件的客運車輛(不含租賃小汽車)。
3、香港號牌(含香港內地牌和內地香港牌)、使領館號牌車輛。
4、因全國、全省性大型會議、展會等活動需要在禁行時間、禁行道路通行的非深圳號牌載客汽車,提前到市交警部門辦理機動車輛臨時通行證,并被經批準可按規定通行。
官方解釋:
三年不到,為何限外屢升級,范圍頻擴大?
一、深圳外地車通行情況
(一)外地車總量大、占比高。2017年,全市路網日均出行外地車數量為60.17萬輛,比2016年增加36.38%;占日均出行車輛總數的36.39%,比2016年增加27.55%。
(二)外地車本地化使用持續增長。一是2017年,日均本地化使用外地小車數量362828,比2016年增加63.23%;占日均出行外地車數量60.3%,比2016年增加19.69%。二是2017年6月,在工作日往返于莞深、惠深境界線的本地化使用外地車日均為1510輛,環比增加25.62%。 (分析圖表見末尾附圖)
(三)平峰化、假日化趨勢明顯。外地車使用向工作日平峰時段、節假日轉移。一是早晚高峰期因受限行措施影響,外地車通行趨于平峰化,其中11時、13-16時、20時通行量較高;二是周末外地車出行不降反增,周末出行外地車約為57萬輛次,較工作日46萬輛次增加了23.58%。
二、擴大外地車限行區域的必要性
(一)是強化大氣污染防治的工作要求。按照《廣東省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提出的“深圳向更好標準邁進、為全國城市空氣治理樹立標桿”的規劃目標以及《深圳市大氣環境質量提升計劃(2017-2020年)》(深府[2017]1號)確定的重要任務措施,根據《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方案的通知》的工作要求,需要進一步加強外地車的限行力度。
(二)外地車使用保持高增長態勢,需要采取有效抑制措施。目前限購、限外措施是深圳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抓手,對保障全市生產、生活有序具有重要作用。考慮到限購實施后外地車使用保持高增長態勢,擴大限外區域后也并沒有放緩的實際情況,急需采取有效抑制措施,控制機動車出行需求,緩解道路交通擁堵。
(三)新一輪的城市建設高潮主要集中于原特區外地區,亟需從需求端入手前瞻性調控全市交通需求。原特區外交通運行逐漸惡化,由以前延綿擴張轉變為散狀分布增長,而新增住宅面積41%分布于西鄉、民治、布吉等二圈層,37%外拓至觀瀾、龍崗中心等三圈層,亟需擴大全市限外區域范圍,從需求端入手前瞻性調控全市交通需求,抑制誘增的越來越多的外地車本地化使用需求。
(四)全面推廣新能源汽車需要配套的政策加以引導。對于新能源車輛上深圳號牌的優惠政策不斷出臺,鼓勵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使用,需要進一步抑制通過購買異地私家車來繞開限購政策的購車需求,將部分本地購車需求向新能源汽車上合理引導。
● 來源:南方網全媒體記者 李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