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合規是指企業設計、制造、生產或銷售的產品,包括原材料、生產工藝、后加工到最終的成品,都必須遵守與其應用相關的法律、法規或標準。
產品合規最早始于歐美發達國家,隨后逐步擴大至全球范圍內。常見的產品法規有:各國的REACH(化學品的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法規、歐盟的POPs(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法規、美國FDA(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出臺的各項法規、各國的VOC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管控法規或標準、CPSIA(2008美國消費品安全改進法案)等。
1、動態性變化
產品合規是建立在各國法律法規的基礎上,根據產品和市場的具體情況,在特定領域內適用的法律法規的綜合體,某種程度上算是各國法律法規的衍生品。
各國的法律法規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地變化更新,因此產品合規的復雜性就在于,它是一個不斷演進、動態發展變化的過程。簡而言之,某個產品現在合規,卻不代表它永遠合規;法規的更新、或者新法規的出臺,產品就需要及時進行合規更新。
2、區域性發展
產品合規的基礎決定了其必然具有區域性和國家性。目前,全球范圍內產品合規的發展狀況與社會的發展程度基本同步。即越發達的地區,其產品合規的概念越成熟,市場對產品合規的要求越嚴苛。這也就解釋了,國內很多產品出口歐盟、美國等發達地區時,需要進行的管控相比較而言更多,并出現因為不合法規而發生產品召回、罰款的現象,其根本原因在于產品合規的發展具有區域差異化、不均衡化等特點。
近年來,隨著亞洲地區經濟的蓬勃發展,該區域成為目前全球產品合規發展最活躍的地區。在亞洲,如日本和韓國,企業積極應對并遵守對產品的法規要求;在中國,隨著近兩年霧霾等環境問題加劇,政府對污染的管控力度持續加強,相應的法規政策不斷出臺,使得在華企業對產品合規越來越重視。
目前熱點的合規話題,一是食品直接接觸材料安全性,二是新化學物質的管控。
食品安全與民計民生息息相關。最早的食品接觸材料安全法規是美國的FDA CFR21 No.175法規,和歐盟的(EU)No 10/2011法規。從去年開始,全球范圍內已經陸續推出一系列針對食品以及配套材料安全性的法規,如食品直接接觸材料安全性法規等。2016年,中國政府更新了一系列食品接觸材料安全性標準,并于今年陸續正式實施。
新化學物質的管控法規與環境保護密切關聯。很多國家出臺這類法規,對未來一段時間里進入其市場的化學品進行預防性管理,要求企業必須對生產過程中涉及的化學品進行申報注冊。如,歐盟REACH法規,要求自2008年6月1日起,所有進入歐盟市場的化學物質均需申報注冊,截止時間至2018年5月31日;韓國REACH法規,要求進入韓國市場且用量超過10噸/年的化學物質,必須在2020年之前完成申報注冊。
產品合規依托于國家法律法規,又兼具產品特色和地域特色。總體上,標簽行業的產品合規主要包含以下兩方面:
1
化學物質的管控法規
標簽行業使用的各種原材料,包括面材、膠水和底紙,一般涉及紙張、薄膜、膠粘劑、涂層(表面涂層、底涂、離型劑)等;標簽印刷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油墨、印版,產生的廢液、廢料,揮發出來的氣體等,都受到化學物質法規的管控。常見的化學物質管控法規有:歐盟REACH法規、歐盟POPs法規;中國REACH法規、VOC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法規;美國加州第65號法案等。
2
應用領域相關的法規
標簽的應用范圍廣泛,因而涉及的法規紛繁復雜。總體上,標簽應用在哪個行業,其產品就會受到這個行業的法規管控。電子行業標簽,如電視機、打印機等設備上的標簽,受到電子環保要求的法規管控;包裝領域標簽,受到各國包裝指令的法規管控;兒童玩具標簽,尤其關注其安全性、毒性以及與皮膚接觸的安全性,因而受到相應法規的管控。
“產品合規是社會可持續性發展的體現,對未來標簽行業的發展影響深遠。艾利丹尼森標簽與標示材料北亞區產品合規經理汪桃生女士表示,“它既是對企業的一種約束,同時也是企業提升競爭力的好機會。”
可持續性發展
提升品質,開拓市場
產品合規影響企業的一系列活動,包括采購、產品研發、產品管控、營銷推廣等。短期看來,產品合規會增加企業的時間、資金及人工成本。例如,選材時要求更高而導致成本上升、由產品合規而產生的檢測費用等,且企業短期內的效益提升卻不明顯。但從企業長遠發展來看,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眾對食品安全和環境安全的意識會越來越強烈,因此產品合規必然會越來越普遍、越來越嚴格。提供合規產品的企業,其市場會更廣闊、下游客戶會更多,發展必將更持久。
“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希望生活的環境越來越好,廢棄的化學物質對地球的污染更小。”汪經理表示,“許多數據顯示,越是發達國家對產品合規的要求越高,比如要求產品可追溯、對人體沒有傷害等。”
未來的標簽企業,必須順應產品合規的大趨勢,化被動為主動,抓住機遇,提升品質,把產品合規變成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并藉此提升企業的競爭力,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全產業鏈參與
風險分攤,利益共享
產品合規不是某個企業的行為,或者是某個產業環節的責任,而是對整個產業供應鏈的要求。標簽行業的產品合規,必然包含產業鏈的所有環節。
一方面,對產品合規的要求主要來自終端用戶。一般地,標簽印刷企業或終端的合規要求,反饋到上游的材料制造商,再到上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商,由此就涵蓋整個產業鏈,產品合規的風險也分攤到對應的各個環節。由標簽行業產業鏈的各個企業共同承擔產品合規的責任,最終提供給市場合規性產品。
另一方面,將標簽行業的產品合規變成本行業的門檻,產業鏈上的所有企業都應符合法規要求。從上游開始,流通的即是合規的“無憂”材料或產品。好的原材料、好的制造商、好的產品、好的市場效應,形成全產業的良性生態鏈,從而實現整個標簽產業鏈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