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廣州酒家,相信廣東的街坊領居都不會陌生,廣州酒家享有“食在廣州第一家”的美譽。每到中秋節,廣州酒家的月餅就成為了廣東人饋贈親友和商業伙伴的首選。
這個成立于1939年的老牌食品餐飲企業,在2009年全面轉制改為國資控股公司以來,每年都以20%的增長速度不斷發展,屢創新高。2017年前三個季度的營業收入達到16.90億元,實現凈利潤近2億元,而這些輝煌的銷售業績皆來源于廣州酒家出品的獨樹一幟的粵菜和各式美味的廣式月餅、特色糕點深受大眾青睞,當然也離不開與之配套的品牌包裝。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深秋,筆者來到了位于番禺南村的廣州酒家總部,采訪了廣州酒家包裝開發經理陳湛,聽他為我們講述包裝的那些事兒。
廣州酒家集團包裝開發經理陳湛(中)與我刊記者合影
包裝供應商:交貨期短
廣州酒家生產的食品,塑料包裝占比達70%,其中軟包占比60%左右,隨著速凍食品銷量的逐年遞增,薄膜軟包裝的占比也在慢慢上升。
與其他終端企業一樣,廣州酒家在選擇供應商的時候也有著嚴格的標準,通常是由公司技術部、采購部、質量管理部三個部門共同決策。以前我們拜訪的終端企業大多會把包裝供應商的公司規模放在比較重要的地位,而廣州酒家不同,在保證衛生安全、品質的前提下,他們最看重的是包裝供應商的應變能力,也就是要求包裝供應商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交貨,有時短至72甚至48小時就要交貨,以應對一些應季或者超出預期銷售的食品包裝,這就要求供應商必須有靈活的生產調度能力和成熟、穩定的工藝水平。除此之外,廣州酒家還很重視包裝供應商的資金運轉是否良好以及其品質管理能力。鑒于其目前的銷售區域還是以廣東地區為主,為了交貨快捷,他們的包裝供應商全是選廣東省內的企業,比如順德聯彩、汕頭方大、廣東壯麗等軟包企業,都是廣州酒家合作多年的軟包供應商。
軟包新材:成熟與否尚難確定
廣州酒家作為一家老牌食品餐飲企業,其經營策略一向都是穩扎穩打,對于新包材的選擇也是慎之又慎。
對于現在比較熱門的可降解材料,陳經理表示并不看好。他認為目前市面上號稱的可降解材料其實只是將材料碎片化了而已,但是最終是否有融于土壤進入生態循環尚不可斷言,因此只是流于表面的降解,并不是真正的降解。陳經理還向我們介紹了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降解材料,那是他在一本國外雜志上看到的,里面介紹到有一種“吃塑料”的細菌,它能夠在30度溫度條件下經過6個星期時間,把PET薄膜完全“吃掉”,分解后的PET殘渣可以融于土壤進行自然生態循環,不過由于未能解決這種吃塑料的細菌是如何進化的,也沒能進行推廣,覺得很可惜。
而此前眾多企業進行實驗的水墨也未能“打動”陳經理的心。大概是廣州酒家食品包裝的主色調比較鮮艷,而水墨暫時無法達到這樣的印刷效果吧。但是陳經理也坦言,環保是一種社會責任,如果水墨發展得更成熟些,也不排除會使用水墨印刷。他說道:“我們一直都在擁抱新材料,只要技術成熟,又不會增加成本,隨時歡迎企業帶新材料樣品來廣州酒家,大家一起探討將其用于包裝之中”。
包裝回歸:樸實本真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廣州酒家的包裝創新每年達30%,但是仍有很多新包裝的銷量未能達到預期。在經過市場調研之后,廣州酒家的主色調還是定位為紅色。
陳經理說,現在市面上的月餅種類非常多,對于廣州酒家來說,很多用戶已經記住了廣州酒家的大紅色包裝,在超市里,只需在一大堆月餅中先找到那抹靚麗的廣州酒家專屬色,就能輕而易舉地找到廣州酒家專柜,但如果換成其他顏色,反而會不利于產品的銷售。因為人的記憶能力是有限的,每種商品,人們下意識能夠深刻印在腦海里的,只會是行業內名列前茅、耳熟能詳的一兩種品牌,其余的就不容易記住了。所以,作為老牌的廣州酒家一般不會輕易改變消費者已經在腦海里根深蒂固、成為慣性思維的紅色主色調,就像可口可樂和王老吉永遠是不變的紅色主基調一樣。
經過市場調研,廣州酒家的包裝部門認為包裝的真諦應該回歸包裝的本質:就是更好地保護產品。包裝從發明到現在,最原始的內涵就是保護產品本身,現在市面上很多產品卻是過度包裝,產品反而被包裝喧賓奪主了,陳經理認為這種做法是不長久的,所以廣州酒家的包裝創新會更集中在改善包裝的功能和方便食用方面,讓消費者吃到放心而新鮮的產品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
與此同時,廣州酒家也開通了更加方便快捷的電商平臺,目前電商平臺的營業收入也已超2億元,這也讓街坊們無論身處何地,都可以輕松買到地道、獨特的廣式風味食品。
已走過近70年風雨歲月的廣州酒家,歷久彌新,以色、香、味、型兼具的特色餐飲、食品吸引了無數的新老食客,在堅守本業的道路上,不斷順應時代的變化,引入新材料完善包裝結構,始終做到將最健康最新鮮的產品奉獻給消費者,為廣大街坊提供最傳統的廣式風味。